
近日,记者从深圳大鹏新区南澳社区获悉,该社区党委以“支部建在小区”为切入口杨帆配资,把党建触角延伸到街巷楼栋之间。通过构建“街道指导、社区统筹、小区自治”的三级治理体系,该社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平台,创新“党建+”治理模式,推动治理力量向小区集结、资源向小区倾斜、服务在小区扎根,让老旧小区在“共治焕新”中重获生机,“旧”空间焕发“潮”功能。

面对外来建设者占比超八成、104栋历史风貌建筑保护与活化并行的治理难题,南澳社区党委选择“支部建在小区”——以10名党员组建“袖珍党支部”和党员先锋队,用“小支部”撬动“大治理”,织密“街道指导、社区统筹、小区自治”的三级治理网络。

走进160平方米的居民小组党群服务阵地杨帆配资,处处可见治理巧思与温度——
党建书吧藏书突破2000册;义诊区社康医生定期坐诊,为老年群体提供超1300人次“家门口的健康守护”;议事厅里,创新的“书记话党建·民生十分钟”党群议事会让车位划线、垃圾分类点选址等53个民生问题迎刃而解;非遗手工展区与文创工坊的海胆夜灯、海洋冰箱贴等产品,则让“老街文化”焕发出年轻光彩。

此外,南澳社区党委还探索出以“党建+”为核心的共建共治新模式,推动社区功能从“服务居民”走向“激活社区”。
依托“书记带你游”短视频矩阵,该社区打造南澳海胆粽、青圆仔、艾果等非遗美食和海上龙舟文化等湾区特色IP。春节、端午等节日期间举办舞麒麟贺岁、海上龙舟赛等活动,吸引深港游客前来打卡。
与此同时,社区创新设置“微心愿”留言墙,推行“爱心一条街”工作模式,链接社会资源开展义剪、修伞、排查电路等“微服务”,实现居民需求“点单式”响应,服务群众600余人次。党支部还建立“爱心超市”志愿服务积分体系,居民可凭积分兑换服务或物品。南澳社区还建立创客孵化工作室,与“游山玩海”文旅团队等社会力量合作,孵化青年创业团队、旅游推荐官、非遗文化队伍和新媒体达人四类社群,累计培育本土青年人才50人。
在“党建+绿美”建设中,党员干部、居民代表和设计团队共同参与老街规划,联动深圳大学艺术学部实施“古街塑新”工程,引入海洋墙绘、灯光秀、霓虹灯墙等元素,打造3.7公里文化长廊和多个口袋公园。如今的南澳老街绿意盎然、一步一景,老旧街巷正蝶变为充满人文气息的绿美街区。
“小支部建在小区”的实践杨帆配资,不仅破解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百米”难题,也培育出共建共享的“社区生态”。南澳社区党委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把党组织建设嵌入基层治理全链条,完善“空间微改+技艺孵化+社区反哺”体系,推进“南澳记忆”工程,复刻冰室等历史怀旧场景,进一步激发小区活力。(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 刘友婷 通讯员 程志威 陈春兰)
实盘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