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披再迎“辅导资料”。
9月5日,在中国证监会指导下,沪深北交易所就修订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公开征求意见,此次修订新增应用指南《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
与首批《指南》侧重点有所不同,此次新增的三个应用指南,重点针对相关领域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披露要点等重点难点问题,提供细化指导以及参考示例,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规范披露。另外,《指南》仅为上市公司编制可持续发展报告(以下简称ESG报告)提供参考,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
中央财经大学绿色金融国际研究院院长王遥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指南》新增的三个环境议题,既回应了企业痛点,通过明确风险与机遇识别、核算流程和披露要点,为企业解决系统性难题;还建立了标准化的披露框架,鼓励企业建立从数据采集、内部核算到战略决策的完整管理链条,把环境绩效与治理和战略真正结合起来。此次《指南》修订由“鼓励披露”走向“规范披露”,进一步拓展关键议题覆盖,既有助于提升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意识,提升资本市场透明度和前瞻性,对推动我国绿色低碳转型具有标志性价值。
主要内容有三点
此次修订基于去年4月份沪深北交易所发布的《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信息披露指引》(以下简称《指引》)要求,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参考,不增加额外强制披露要求,重点提示相关议题的主要工作流程和示例参考,进一步加强上市公司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领域的实践能力。
本次《指南》新增“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指南慧眼智行,主要内容有三点:
一是修订详细解释了相关议题的常见风险和机遇。如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导致的产能限制、化石能源开采难度增加等风险,新污染防治技术的应用引入水循环利用系统降低废水排放成本等机遇。
二是提供披露数据的通用计算流程与方法,如提示常见的污染物类型和披露示例,核算能源用量的具体方法和能耗计算公式、取水量和耗水量的计算公式等。
三是细化《指引》要求,明确具体信息披露要点,包括污染物排放信息、减排信息、能源总消耗量、总耗水量等具体信息披露要求。
从结构来看,本次新增应用指南《第三号污染物排放》《第四号能源利用》《第五号水资源利用》,体例结构基本一致,主要包括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和披露要点等内容,并提供解释说明和参考示例,旨在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参考。
浙江伟明环保(603568)股份有限公司董秘程鹏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是重要的环境议题,细化后有助于企业编制相关内容时更加准确,为企业内部开展能源和水资源利用、控制污染物排放工作提供精准定量数据支持,也增加各企业间相应内容的可比性,方便监管部门根据公开数据统计分析,出台后续管理制度。
ESG信披有了可行“抓手”
2024年4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监管防范风险推动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即新“国九条”)慧眼智行,提出要健全上市公司可持续信息披露制度。为此,证监会在多年制度建设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实践的基础上,于2024年4月12日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指引》,并于2024年5月1日起正式实施。
2025年1月17日,证监会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编制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首批《指南》包括“总体要求与披露框架”“应对气候变化”两个具体指南,结合上市公司重点难点问题和现阶段实践,为上市公司提供细化工作指导。
2025年9月5日,证监会再次指导沪深北证券交易所发布了“污染物排放”“能源利用”“水资源利用”三个环境议题指南,针对相关风险和机遇的识别与评估、核算流程与方法、披露要点等重点难点问题提供细化指导,推动上市公司提升可持续发展意识、促进规范披露。
2025年2月修订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明确,上市公司按照证券交易所的规定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根据新“国九条”要求,目前,已初步形成以《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为授权性规定,以《指引》为细化强制性和底线要求、《指南》为参考性规范和典型实践推荐的可持续发展规则体系,有助于引导上市公司践行新发展理念,提高可持续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彰显优质公司投资价值。
“《指引》和《指南》的发布具有递进性和互补性,在实践中对上市公司发挥了实质性的指导作用。”王遥表示,首先,《指引》的出台正式对国内三大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的可持续信息披露提出要求,并统一了披露内容和披露标准,既可以推动已披露的上市公司在披露内容方面更加规范,增强可比性,又能逐渐提高未披露公司的ESG信披意识。其次,从操作层面看,《指南》的出台进一步提供了全面且细致的指导性框架及具体参考示例,为上市公司编制ESG报告提供了明确路径,使企业能够更高效地识别关键议题、设定科学目标并披露相关信息,对于增强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我国企业全面开展ESG实践发挥重要作用。
王遥认为,总体而言,《指引》为“披露什么”奠定规范基础,《指南》则回答了“如何披露”,两者结合既提升了披露数量和质量,也为企业内化ESG理念、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可行“抓手”,对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A股ESG披露率超三成
在政策持续引导下,上市公司可持续报告披露质量整体持续提升,合规性增强,实质性内容增多。
披露率稳步提高。截至2025年6月底,共有1869家上市公司披露了可持续报告,整体披露率达34.72%,超过三成,较前两年提升约10个百分点,另有612家披露社会责任报告。
可持续相关治理进一步夯实。企业逐步从后端披露向前端治理和管理延伸。从披露可持续报告或社会责任报告的公司看,67.27%的公司搭建了治理架构;63.93%的公司披露战略信息,44.01%的公司制定并披露了定量可持续相关目标。78.07%的公司开展重要性评估以确定重要议题,93.32%的公司披露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信息。
披露内容更翔实客观。99.25%的公司在报告中披露了量化指标,其中83.95%披露了25个以上的量化指标。对于国际上重点关注的气候信息,62.07%的公司披露了气候相关风险和机遇类型,65.90%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排放量,较2023年度的57.53%、2022年度的50.87%显著提升。披露范围1、范围2和范围3排放量的公司占比分别为59.81%、60.02%和11.37%。24.87%的公司披露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分别有17.05%、15.76%的公司披露了预计碳达峰、碳中和的时间。
《指引》在议题引导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指引》出台后,应对气候变化、反不正当竞争、平等对待中小企业等议题受上市公司的关注度大幅上升。《指引》的出台让企业可持续披露更加有的放矢,目标更加明确,减少了学习国内国际其他标准的成本。
ESG国际评级明显提升
相关规则出台既提升了企业可持续发展意识也帮助企业明确了披露要点,A股上市公司ESG国际评级明显提升,获得领先评级的公司数量大幅提升。
据统计,截至2024年底,沪深两市32%的公司MSCI ESG评级有所提升,其中全球领先评级(AAA、AA级)的上市公司家数占比由五年前的0提升至2024年的7.2%。业内人士表示,ESG表现的提升有助于展现上市公司良好形象,吸引中长期资金,对企业做好可持续披露形成正向激励。
据记者了解,多家上市公司在MSCI ESG评级提升后,吸引了外资加仓。如阳光电源(300274)评级自A级提升至AA级后,外资对公司的ESG基金持仓额也实现翻倍增长。
有公司人士表示慧眼智行,《指引》采用的“双重重要性”原则囊括了评级机构所关注的“财务重要性”,关键绩效指标数据列表涵盖范围更广,通过将《指引》要求结合企业各个关键领域进行系统性改进,其ESG报告可读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助力评级提升。
实盘炒股配资平台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